宁阳县:探寻传统习俗为依托 多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19-04-23 16:20 浏览次数:

中国的传统习俗往往伴随着传统节日,元宵、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在我国源远流长。为了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会中华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尊重传统的美德。宁阳县各学校充分利用寒假期间,以探寻传统习俗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是开展习俗寻根逐源活动。宁阳县伏山镇云山小学以欢度春节为契机,鼓励学生开展“习俗寻根逐源”活动,各班级学生以居住地、社区为单位,分小组开展活动,把收集到的有关民俗的起源、特点、活动、表现形式等一一通过制作手抄报、收集实物等把传统节日呈现出来。宁阳英才学校开展“互动百科、热爱家乡”民俗文化大搜索活动,通过读书、上网、参观、访问等多种途径,广泛搜索和深入挖掘包括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等内容,进而体会吸纳民俗华文化中独有的精神面貌,引导激发广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青少年对家乡厚重文化底蕴的感知与认同。

二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从上学期开始,宁阳县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为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学生量身定做《国学经典篇目》和《各年级课外阅读书目》读本,国学经典以《论语》、《千家诗》、《百家姓》、《弟子规》等传统经典书目为主,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把传统文化作为生命的底色;《各年级课外阅读书目》分为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图画、绘本到中外经典著作,让学生从小牵手大师,和经典为相伴,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文化的营养,实现全面发展。寒假期间该县学生充分利用空闲研读著作,在诵读中逐渐培养了学生人文精神,也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了保证阅读效果,教科研中心坚持“以考促读”,即把经典诵读纳入到学期学生综合评价中,以考查形式保障诵读出成效。

三是开发习俗校本课程。宁阳县伏山镇云山小学全方位地分析学校教育改革现状和周边的教育资源,在爱家乡教育中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演变。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光辉灿烂的云山文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淳朴的云山我的家》,主要介绍我国的传统民俗,通过民俗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宁阳县第二小学以民俗活动为载体,以传统习俗为元素,以"校本课程+节日习俗"的形式,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各类实践体验活动,把民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作为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的行为习惯教给学生,引领学生参与式互动,零距离接触。宁阳十一中利用地处中华蟋蟀文化发祥地这一优势,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斗蟋”进校园活动。在三个年级开设了校本课程“中华斗蟋”,编印了校本教材《蟋都说蟋》,设立了“中华斗蟋”传承人工作室,聘请了县蟋蟀理事会会员和富有经验的家长作教师,组织蟋蟀文化社团和兴趣研究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大力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鹤山乡泗皋小学充分利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颜林、颜庙等传统资源,对泗皋附近几个村庄的习俗作了细致入微的调查与汇集,开发了校本课程《美丽的鹤山》,其中包括风情民俗篇,着重介绍岁时习俗、丧葬祭庆等方面的传统风俗习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信息来源:泰安市教育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