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试行)
发布日期:2022-11-21 09:47 浏览次数:

                                   第一章  总    则

   

    为进一步加强泰安市各中小学校(含中职)教育信息化设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推智慧教育,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


二章  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建设围绕智慧环境、平台资源、师生发展、融创新、支撑保障、特色发展六个方面开展建设

    、智慧环境

    (一)校园网络。推进校园网络扩容提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实现“宽带网络校”,出口带宽不低于100M,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应用的需求。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探索5G校园网建设,支持移动学习、互动教、移动办公等教育应用。实现互联网、通信网、校园广播网校园电视网、校园安防网、物联网等多网融合,支持视频直、点播、电视电话会议及语音、图像等各类信息的融媒体运用,支持“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开展应用实践。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传感器等建设物联校园,建设环境感知、设施感知、状态位置、感知和身份感知的智能物联网络。

    (二)智教室。智慧教室100%配置多媒体交互设备,实现高网络连接。具备学生考勤管理、选课走班管理、电子课表展示、信息发布等多种功能,能够实现教室电子设备的统一管控能对教室照明、教学设备、能源消耗等进行智能管控,达到能、绿色、健康等国家相关指标要求。具备开展小组合作、个性化、混合式等多种形式智慧教学的基础条件,能够通过人识别、行为判断、切片扫描等技术,实现课堂教学全过程数据采集,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与挖掘技术,生成学生个性化学习画像,辅助老师开展学生学习行为的个性化诊断,便于展教育教学研究。

    (三)创客中心。以物联网、三维仿真、虚拟现实、大3D打印、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推进学科教室、实验图书馆等教学场所的智能化改造,配备智能移动终端和智互教学设备。建设面向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物联网、创客教育、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编)教育实验室,建设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无人驾驶(机)智慧阅读、艺术创作等创新实验室,形成面向全体师生的数字化、智能化学习中心,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客与创新实践动。

    ()网络安全。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防火墙、行为审计、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和系统。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对校内用户互联网使用可控制、可管理、可追溯。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达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二级或以上要求。

    ()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与教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互联互。建有具备智能访客管理(人脸识别)、车辆管理(车牌识)功能的校园智能门禁系统,对校园出入人员、车辆进行智能管控。借助AI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校园的监控视频,通过主安防预警,实现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消防报警、紧急广播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保障校园安全。

    、平台资源

    ()资源建设。积极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搭建性化校园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服务能力,全面实“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校建设校本资源,制作一批具有校本特色的在线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形成校本库。积极参与市、县(市、区)教学资源平台组织的教学研、优质课展示等资源建设活动。

    (二)资应用。教师100%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有效运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学生100%开通实名制络学习空间,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学校定期通过各类教育资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资源推送。

    ()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校内教学源共建共享。通过各类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实现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鼓励师生在教育资源平台展示、共享优秀数资源。

    三、师生发展

    ()学生发展。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利用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学生能利用息化工具、协作社群和创新实验室进行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实现创造性学习。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应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权,自觉遵守信息道德。

    ()教师发展。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学校能够运用信息化手段,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以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整校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四、融合创

    (一)智慧教学。突出智慧课堂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核作用,以重组教学资源、重构教学流程、重塑课堂生态、重建价体系为基本目标,深入研究混合式教学、移动终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等现代教学模式和理念,打造基础教育的智慧课堂范式。教师利用信息化备课支撑平台和数字资源进行电子备课或网络协同备课,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具、网络空间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能够利用教育设备和云平台进行教与学过程数据的采集、汇聚、整理、分析,实现精准化教情、学情的反馈。探索以课堂(学习)为中心全程记录师生、生生互动过程,形成学生全过程的动态评测数据,生成学生错题集与个性化的成长记录,构建跨平台多屏互动、动态数据统计与分析等,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系统的方案。

    (二)智慧管理。加强校园智慧管理,推动互联互通及据共享,实现办公、教务、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等智能化。有专职的业务部门负责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探索建慧校园管理系统并与物联网教育应用系统联动,实施精细管理。

    、支撑保障

    (一)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按计划推进实施。由校级领导担任副组长,负责智慧校园建设的职能部门管理、部门协,对智慧校园的建设实施工作统筹规划。

    (二)机构人员。学校有专职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每门学科确定骨干教师负责引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的融合创新应用。

    (三)经费保障。建立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用于智慧校园建设应用和运行维护。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社会资金、第方资源与服务的准入、管理和使用。

    (四)激励机制。学校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运维、管和激励制,通过专业培训、项目平台、评优评先、奖教奖学等多种方式,激励教师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创新。鼓励共建共享,建立、健全特色项目和创新应用教师团队创新推广机制,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更好地利用智慧校园为学校和区域教育发展提供服务。

    、特色发展

    ()开拓创新。智慧校园建设重在深化应用、融合创新,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在智慧校园前沿研究、特色应用、项目成果、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打造亮点,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特色发展。

    ()特色成果。学校特色创新项目成果在校内广泛应用,到市级以上行政和相关部门认可并推广,在校外有示范辐,形成创新扩散效应。学校建有的特色生成性资源、特色在线课程及独立开发的特色应用系统或工具在区县以上共享,创应用教师团队承担全市范围内培训和教学改革示范,并在市上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信息来源:泰安市教育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