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22-09-19 16:02 浏览次数:


泰安市教育局

关于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

泰教发〔2022〕14号


各县市区教育和体育局,各功能区教育部门,市直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教育质量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进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全市广大中小学干部教师聚焦质量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大质量观,崇尚生命至上,遵循教育规律,坚持面向全体,发展素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努力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积极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任务目标

以开新局的创举和走在前的定力,锚定质量提升,立足泰安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放大发展格局,提高发展境界,增强发展自信,大力实施“队伍素质提升、课堂质量提升、教学管理提升、教研水平提升、基地效能提升、学链品质提升、学生素养提升、评价质效提升”八大行动,在队伍建设、课程实施、教学管理、教研科研、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办学水平新提升,教育质量新提高,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三、发展导向

(一)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改革开放意识,“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泰安看教育”。着眼办学长远规划和未来发展,拓宽开放视野,走出去,请进来,引智招才,开创新局;聚焦影响和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强化改革举措,解难题,破堵点,助力赋能,争先进位,不断提升泰安教育品质,实现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二)强化专业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质量提升,专业提升与发展是基础性工程和必由之路。厚植专业情怀、根树专业思想、拓宽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是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内涵所在、发展之本,必须坚定不移地抓牢抓实,激活内源力,激发内动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抓实精细管理。实现质量提升,精细管理和高效落实是关键。树立“抓常规就是抓质量”“把常规落实到极致也是创新”的理念,严格规范办学,行有目标,动有章法;要发扬“工匠”精神,细刻精雕,落笔生花,持之以恒地加强过程指导、过程跟踪、过程保障、过程督查,实现高质量、高效能发展。

(四)实现共建共享。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实施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通过采取顶层设计、试点推进,培树典型、打造样板,典型带动、区域辐射等有效举措,整合全市优势资源,团体合作、同向发力,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四、实施路径

(一)学段一体化推进。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根据学段特点,制定科学举措,加强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与实践;强化上下学段的衔接性探究,实现育人目标和教学方式的有效融合与贯通,系统做好特长创新学生贯通培养。

(二)城乡一体化推进。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发挥城区学校、优质特色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集团化办学等管理模式,在管理互通、师资共配、研训互动、文化共建、资源共享和质量共提等方面,促进区域融合发展,破解薄弱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教学、教研、发展中的系列难题,加快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

(三)教研一体化推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聚焦组织建设,完善市、县、校三级一体教研体系,推进区域教研,加强共同体建设,强化资源共享。聚焦质量提升,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同攻坚、同向发力的工作机制,实现教研效能全面提升。

(四)家校社一体化推进。加强舆论引导和家长培训,营造良好氛围,坚持家校共育、社会参与、开放办学、协同育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格局,建立“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营造良好育人生态。

五、行动计划

(一)队伍素质提升行动

1.建设境界高远的校长队伍。校长要当好战略家,树立大教育观,有理性思维、远大眼光,敢试、敢闯、敢担当,在更高的层次谋划提升质量的措施办法;要当好实干家,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沉下身子,深入教学,精准指导,与教师共同研究解决问题;要当好教育家,树立大质量观,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有慈母情怀,因势利导,关心教师工作生活,关爱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并让他们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深度开展中小学校长办学风采大赛,通过校长晒素质、晒能力、晒业绩,展示风采,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现学校管理水平、育人质量大提升。校长参赛情况列为评选泰山名校长的重要条件。实施业务校长工作能力提升工程,联合国内名校、知名教育研究机构,建立高端研修平台定期组织业务校长开展全体培训,赴市内外先进地区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培养“种子”校长。

2.建设德能兼备的教师队伍。着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促进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弘扬新风正气,提高教师修为,捍卫职业尊严,人人争做“四有”好老师。定期开展评教议教活动,修正问题、完善行为、提升自我;每年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涵养人文素养,评选教师读书人物。着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把青年教师培养列为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实施“四个一”发展规划:三年内执教一节县级以上精品公开课,发表一篇教学研究文章,参与研究一个省市级规划课题或专项课题,撰写一个有内涵的教育案例;青年教师必须过好课堂关、研究关、写作关、班级管理关“四关”。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引领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着力加强班主任培养,深入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写好管理日志,讲好教育故事,提高育人能力。继续开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测评。着力实施名师梯次培养,实施教学名师“百千万”培养计划,五年内培养百名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覆盖各学段学科教学的千名骨干教师、万名优秀教师。

3.建设业务精湛的教研员队伍。建立教研员定期集中培训制度,努力打造有高度专业精神、有过硬专业知识、有必备专业能力的“三有”教研队伍;将教研员纳入教师“国培计划”,实行3年一周期教研能力提升研修计划;着力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教学实践能力,推动教研员引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教育服务深度融合;推荐优秀教研员参加学历进修和国内外教研交流与合作。持续推进教研员驻校制度,深入课堂一线研课指导,深入教学一线调研把脉,深入研究一线引领提升。建立教研员年度报告评议制度,各级教研员按年度对负责的学科进行述职和评议。制定《核心教研员管理办法》,实施核心教研员“领军”行动,以核心教研员为主力,组建虚拟教研室,打破编制壁垒,聚合教研力量,创建学科品牌,有效实施专业引领。

(二)课堂质量提升行动

4.推进“强课提质行动”。认真落实《泰安市普通中小学强课提质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培养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大力探索以“轻负、高效、优质”为基本理念的教学模式和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新方式。定期进行教学视导,及时跟进评估指导。

5.开展课标达标活动。把课标的学习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定期组织开展全覆盖、全参与的学课标、用课标、研课标等系列活动。重点抓好新课标的全员培训,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方案的设置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内涵。

6.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以优质课、创新课、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评选和教师素养大赛等为抓手,全面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为教师搭建起施展才华、成长自我、互相学习、同步提高的平台,以评促研,以比促教,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局面和氛围。

7.开展名师课堂观摩活动。聚焦“双减”背景下的课堂实践,充分发挥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泰山名师等各级各类名师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开展课堂研讨,持续优化课堂教学;依托名师工作室建设,以名师课堂、教学研讨、送教下乡、同课异构等活动为渠道,聚焦课堂搞研究,围绕效率抓提升,让强课提质和专业成长成为常态。

(三)教学管理提升行动

8.健全课程实施机制。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课程规划,建立课程准入、实施、优化、评价制度;进一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大力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化、多元化、个性化、实践化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校本课程展评活动,大力推广优质课程、特色课程。

9.强化教学常规高效落实。突出抓好备课、课堂教学、作业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备课管理,提升备课专业水平,要制定具体详尽、可操作性强的备课准则、流程和评价细则,组织开展专业化“教学评一致化”教学设计,深度推进区域、学校备课专业化行动,引领教师备课由经验化转向专业化。推进教学方式变革,提升教学效益,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重视情境创设、学科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积极探索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等有效方法。强化作业设计,做到减量提质,根据课标要求、学段特点、学生认知情况,科学安排作业难度和数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丰富作业类型,增强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定期开展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和展评活动,引领作业科学规范、学用创新。

10.推行教学谈话、开放制度。实行教情学情调研制度,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阶段检测等方式,定期开展教情学情调研,准确做出教学诊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实行教师教学谈话制度,根据教学情况,由备课组长、年级主任、教导主任、分管校长和校长对教师教学进行谈话指导。深入开展晒课议课活动,每学期举办公开课、示范课、教学开放周活动,开展推门听课,让家长走进课堂,让共建走进课堂,让观摩走进课堂。

(四)教研水平提升行动

11.夯实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教研的基础和根本。着力加强学校备课组、教研组、引领学生专业志向的学科组等教研组织建设。建立完善符合当前新形势的校本教研制度。从“课程、教材、教法、学法、训练题、作业设计、学生辅导、试题命制、教学评价”等方面切入,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围绕教与学的有效实施与评价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让教研落地走实。积极推进大单元教学和项目式学习,探索实施全学科育人教学,实现学科学习的系统建构。

12.做实联合教研。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这一主题,有效利用教研联盟、教研共同体、联片教研、集团化办学等途径,整合区域内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开展跨学科、跨学段、跨学校、跨地域教研;建立教科院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和学科教学实验点,从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开展菜单式教研,做好项目培植,总结成果,树立典型,输出经验,由点及面,辐射推广。

13.实施课题驱动。开展基于立德树人导向的教育质量提升研究,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安排专项研究资金。各级教科研部门要紧紧围绕质量提升,以导向引领、从问题入手、在实践探究,精心策划研究项目,实施教研课题和科研课题双推进,实现校校有课题,人人会研究。

(五)学链品质提升行动

14.做好幼小衔接。遵循孩子的个性和年龄特点,落实零起点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基本的生活、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减轻家长“抢跑”焦虑,确保幼儿更好适应小学生活,重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打好基础。

15.搞好小初衔接。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推进九年一贯制办学,做好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确保教与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加强小初衔接年级课程研发,贯通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小学毕业年级第二学期安排必要的初中适应教育,实现有效衔接,重在涵养素质、拓展视野、丰厚底蕴。   

16.抓好初高衔接。探索初高中衔接基地建设,重点在发展规划、习惯养成、学习方法、思维能力、情绪管理、心理疏导等方面做好有机衔接。积极培植样板实验校,建成一批初高中衔接优质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变“交通警察式”的分段管理模式为“接力赛跑式”的流畅衔接模式;对于艺术、体育、数理化和信息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探索从初中段开始加强培养和专项训练,与高中学段培养形成良性互动,着力解决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分段割裂”状态,在个性发展、品质提升上下功夫,为培养优秀拔尖人才打好坚实基础。

(六)基地效能提升行动

17.打造优质样板校。以教研基地建设、劳动教育实验校和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地在四级教研联动机制中的汇聚作用,聚焦学校特色办学实践,建设若干高水平研究团队,探索和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推动育人方式深入改革;促进教学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培植推广一批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18.打造高中优势学科。以特色学科培育为主抓手,指导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办学理念、文化传承、资源禀赋和生源特点,科学合理地定位发展,明确学校特色发展目标,研究支撑学校特色发展的学科建设任务,打造特色学科课程群和资源库,培养学生与特色学科相关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重点抓好泰安一中(数学)和新泰一中(物理)两个首批省级学科基地建设,建设好市级学科基地。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全市40所高中均能定位涵盖人文、社科、理工、艺体、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办学特色。

(七)学生素养提升行动

19.推进培根铸魂。实行“首课负责制”,积极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效高质。扎实开展“四史”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深刻了解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丰富历史画卷,创造性开展读红色图书、讲红色故事、访红色基地、做红色少年的“四红”活动,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突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坚持生命至上,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进一步充实心理健康专职教师队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时开展心理调适活动,切实解决部分学生焦虑、抑郁、厌学的问题。

20.推进课程育人。坚持面向全体,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确保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落地。深入研究解读课程标准,以课标为导向,发挥不同学科的育人功能;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是理化生实验,强化动手实践,注重“做中学”;加强特色课程建设,积极推进泰山文化进校园,开展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课程研究,组织“讲好黄河故事”等系列活动。注重面向个体,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放阅览室、自修室等场馆,凸显学生主体,开展差异化教学;高中段要高度重视特长生培养,采取“一生一案”“一生一团队”等方式加强个别化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坚持“全环境育人”,积极推进学科融合,探索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提升能力、提高素养。

21.推进活动育人。各学校要立足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扎实开展校园读书和经典诵读,让阅读成为成长的最美姿态,让校园充满温馨和书香;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演讲、数学建模、科学探究、艺术展演、体育竞技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社会教育活动基地,有效开展系列教育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成长自信,在探究实践中提升求知技能,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素养。

(八)评价质效提升行动

22.改进评价方式。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团队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完善以师德师风、专业能力和工作实绩为导向的教师评价制度,实行捆绑式评价,将团队评价与个体评价有机结合,在强调团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个体评价。加强学生个性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健康与进步。重视特殊才能学生培养,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因时因事因人选择评价方式和手段,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实施全学段教学质量检测。

23.发挥评价效能。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引领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教师评价结果要与评优、职称、聘任、绩效工资等相挂钩,激发教师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评价结果要利于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利于学生生涯规划和实现发展愿景。积极推动评价与新技术、新工具的深度融合,让评价更科学,更具有高效能。

六、保障机制

(一)坚持党建统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教学骨干,把优秀教师发展成党员,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切实增强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把教育质量提升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开展党员领航行动,努力探索建立以党建为统领的新时代教育工作大格局,切实把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有机融入管理育人全过程。

(二)加强人才支撑。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干部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结合城镇化布局和学生流动,健全动态调控机制;严格按照分级管理积极推进县管校聘,推动区域内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切实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配齐、配全、配强学科专职教研员;用足用好省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三)强化经费保障。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规范教育经费管理,切实保障学校工作运转、教育科研、教研员与教师学习培训和专业发展,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设立特色学科基地、教研基地及教研课题研究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

(四)加强考核评价。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职级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教师,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制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办学水平,实施对学校分级、分类、分层评价。

 

 

泰安市教育局

2022年9月19日


    政策解读:《关于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解读

信息来源:泰安市教育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