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春苗是大津口中学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自踏上工作岗位以来,她在教育的沃土上,默默奉献,孜孜不倦地耕耘。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身为教师,陈春苗始终坚信“身教重于言教”。她总是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以自身的榜样去感染、熏陶学生。因为学校地处山区,每年9月份开学的时候,各种野草经过一个暑假的疯长使学校操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草场”,需要全面清理。这可是一件苦差事,不仅有一不小心就会扎人的鬼圪针,还有一阵阵大风卷起尘土,搞得人灰头土脸。
由于学生们大都不会干活,陈春苗就找来铲子和手套等工具,亲自给学生们做示范。而且只让学生做一些简单容易的活,自己承包累活、脏活和苦活。等到操场清理干净时,她双手被鬼圪针扎得又酸痛又胀麻,浑身上下一身土。尽管入戏,她还不忘和同学们开玩笑说:“土一点好。”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在教育工作中,陈春苗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孩子,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她也因此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苗苗老师。
对于学困生她更是给予更多关爱。“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就是陈春苗转化学困生的做法。
有一次,陈春苗发现班里一位很聪明的学生,英语成绩越来越差,而且青春期叛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于是她及时与学生班主任交流,并找其他同学了解情况。经了解,她发现这位学生是个留守儿童,平时缺乏父母的监管,而且不喜欢学英语。她并没有老生常谈地教育这名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而是给了这位学生父母般的关怀。平日里,她经常给这位学生送好吃的;天冷的时候,嘱咐他及时添加衣物;衣服破了,主动为他缝补。用一点一点的行动温暖着这位学生,改变着这位学生。在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同时,她还不断地找学生聊天谈心,不断地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给这位学生专门抽出时间加“小灶“。最终这位学生的英语成绩得以慢慢提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陈春苗所学的专业是地理教育,但从事的是英语教学工作。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她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凭着对待英语教学的执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开始边教边学。为了讲好一个单词,一句话,一篇文章,她一遍一遍地琢磨,一本书一本书地查阅,一次一次地虚心请教。她利用空余时间进修英语专业本科的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一盏小小的台灯,伴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静读的夜晚和忙碌的周末。节假日她推掉了热闹的聚会,减少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当许多人在休闲度假的时候,她在静静地学习提升自己。为了信手拈来的英语知识、轻车熟驾的教学方法,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名学生钦佩的知识渊博型教师。她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从容、睿智、幽默、深刻、简洁的教学风格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欢迎,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
大津口中学是一所山区初中,英语学习氛围淡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条件有限。用家长的一句话说就是:“一切全靠老师了!”为了家长的嘱托,为了给学生插上一副飞出大山的翅膀,陈春苗每天做大量“繁杂的琐事”。她坚持早读制。每天定时雷打不动地出现在教室进行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她坚持单词听写制度,保证词词清。每天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天坚持给有需要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陈春苗几乎把在校的午休时间都奉献给了学生,班空时间都是她的第二战场,经常把作业带回家加班批阅。长期艰辛的工作使她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和肩周炎。颈椎病严重的时候,她头晕目眩,上吐下泻。即使这样她也没有耽误正常的工作,依然扎在工作岗位上,“讷于言而敏于行”。
陈春苗的工作深受师生好评,也赢得了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她曾获得区优质课一等奖、市论文一等奖、市课题一等奖等荣誉,被学校、乡党委政府和景区评为优秀教师,成为市区教学先进个人。一路走来,辛勤的汗水,深深的足迹,记载着她对山区英语教育事业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