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学前教育改革踏响更加铿锵的步点
发布日期:2019-03-29 15:25 浏览次数:

2018年11月29日,在教育部“教育奋进之笔‘1+1’发布会”上,宁阳县作了《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课程改革,积极构建公益普惠优质均衡学前教育发展体制》的经验介绍。10天后的12月9日,宁阳县57名幼儿园骨干园长奔赴华东师范大学,开启了一场肇始于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取经之旅——作为山东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山东省首批“学前教育先进县”,近年来,在宁阳,思变求新没有“间歇符”,学前教育改革始终保持“蹄疾步稳”发展态势。

一、契合群众期盼,筑牢发展之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于这一社会背景,均衡发展成了教育面临的时代命题,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考量。作为一所省级基本财力保障县,如何打破发展瓶颈,打造优质均衡的学期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2017年底,宁阳县委县政府出台《宁阳县教育提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确立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遵循。“坚持优先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资金筹措渠道”。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宁阳县县镇两级政府累计投入学前教育资金1.6亿元,扩建、新建实验幼儿园、文庙街道中心园等现代化园所5个,新增幼儿学位3800个,满足了城市扩容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园的需求。目前,在宁阳县95处幼儿园中,有政府办园14处,教育办园79处,企业办园1处,民办园1处,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比例达到99%,为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筑起坚固基石。“进城打工就怕孩子上学难,现在幼儿园多了,农村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块上学了”,八仙桥街道中心园的一位学生家长兴奋地说。

二、深耕队伍建设,打造精锐之师

基于学前教育独特实际,在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宁阳县加大资源供给,补充一批教师;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一批教师重视专业发展,培养一批教师,努力打造养人育人聚人、求才引才来才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在专业幼儿教师的招聘上,打破囿于一隅”的传统思维,求职大门向外开,不拘一格纳人才。近年来,195名县内外优秀大学毕业生通过招考加入宁阳幼儿教师队伍,加强了公办幼儿教师的配置;创优人才管理机制,以县管校聘改革打破教师流通壁垒,以学区制改革推进管理机构瘦身和教育人才回流,40多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顺水行舟”,离开“婆家”回到“娘家”,重新成为学前教育战线上的“生力军”。

构建“四区一体”城乡互动网络,以四个城区幼儿园为龙头,将全县所有幼儿园整合为四个协作教研区,打造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以‘四区一体’城乡互动为抓手,开展片区自主性、层次性、整体性教学研究,实施“现场+观摩”“网络+跟踪”系列培训,让城乡教师进行智慧碰撞和资源共享;打破传统的“科层式目标管理模式”,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赋予教师更大的职责和权利。在宁阳县各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分配作息时间、更新环境布置、选择教育资源,“放权”给予的自由空间让她们可以更加科学地捕捉教育时机。

三、活化课程实施,开启生态之旅

在宁阳县,生态游戏”成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鲜明特色。春天,孩子们穿梭枣林听鸟语嗅花香,扒开草丛捉蚯蚓;夏天,光着脚丫嬉水池旁感受清凉,带上帐篷参加虫儿的聚会;秋天,采摘红透的苹果和山楂,带着果实进行美食烹饪;冬天,观察屋檐下悬挂的冰挂,下雪天里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孩子们在原生态的环境游戏。一年四季,快乐的笑声始终荡漾在各个幼儿园里。

宁阳县各幼儿园以“生态游戏”为特色,秉承“自然体验、自主探索、快乐游戏”的课程理念,推行游戏课程化。在石集幼儿园,孩子们犹如置身自由的绿色空间,“花果山”、“乡下老家”、野战区、迷宫区等22个生态游戏场,让孩子们回归自然、探索体验,在生态游戏中玩出快乐幸福的童年。宁阳县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坚决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基于农林大县的实际,探索出了县域“生态游戏”这一让教育回归本真的幼儿教育模式,促进了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实现幼儿从“学中玩”到“玩中学”的转变。全县幼儿园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利用本土自然资源,设置2-5小时的户外游戏项目,创建民间游戏、阳光体育、泰山民俗一条街、“五人制”足球等不同生态游戏特色,走出了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阳光大道。(宁阳县教体局)


信息来源:泰安市教育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