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教体局用创新点亮“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明灯
发布日期:2019-07-09 15:05 浏览次数:

岱岳区教体局加强培训管理力度,强化研修过程管理,及时督促、检查研修情况,努力提高研修质量,有效保障了研修成效,获省市教育部门认可和全区教师一致“点赞”。区教体局获山东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示范区、岱岳区幼儿园工作坊获全省优秀工作坊。

一是狠抓培训,跟踪指导,让研修生根。教育和体育局组建由教科研骨干、特级教师、泰山功勋教师、泰山名师等组成的区级专家团队。通过线上指导、线下现场指导的混合式指导方式开展研修指导。线上指导依托研修平台的工作坊完成,组织线上答疑、研讨交流,梳理热点问题,发现典型经验;线下现场指导采取现场课堂、现场教研、专家讲座、专题论坛、案例开发等形式,探索问题解决的操作性方案,并通过简报、生成性网络课程资源分享、网络直播等方式,推广创新经验。借助网络确定了宏观引领和微观引领。宏观引领主要以“教师最近发展区”为导向,为每位教师绘制最近发展和递进发展的成长路线,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自我定位,为每一个教师量身打造发展导向,促进教师有目标、有步骤地层层递进成长。微观引领主要是通过教师一帮一为载体的“青蓝结对工程”和协同力发展为目标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力求教师之间发展的协同性,达到同心同德、同学同进的目的。岱岳双周论坛扎实推进。至今为止,今年共举办双周论坛18期,参加活动教师达到一万多人次,基本达到了全员培训的目的。为教师发展提供“支点”。夯实“外环境”。主要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校本研训制度和评价机制,增强向心力,积聚正能量。每学期定期研究校本培训工作,并把校本培训纳入校长任期工作目标。制定《校本培训三年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学校每学期有校本培训经费开支。

二是狠抓教研,深入研磨,让研修落地。利用网络平台,以课例研讨式集体备课为载体。每个学科每学年都有有针对性地选择20多个典型课例组织学员展开深入研究,每次确定一个主持人,由主持人在认真研究课例的基础上,确定研讨主题,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把课例分解成为一个个小的观察点,更有针对性地引领成员去观察、研究。以任务驱动式校本研修为渠道。在认真研究课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确定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带着任务和研究共识进行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研究与实践的相统一,让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地。以定点观课式磨课活动为落脚点。在观课前,针对观课研讨主题,制定观察维度,有针对性地剖析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切实提高了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以多课型研讨为生长点。通过示范课、诊断课、精品课、汇报课、达标课等课型,促进不同层次成员的自我提升。

三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让研修开花。抓好学习共同体建设。实现“培养一位教师,成长整个团队”的目的,真正营造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协作氛围。根据岱岳区实际情况,以乡镇为单位,确定手拉手结对乡镇和结对教研组,着眼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大带小、强帮弱的机制外,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促进同类乡镇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同时,在结对帮扶研修活动中突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名师的定点帮扶,发挥种子教师的作用,形成骨干教师、名师带领下的研修团队,带动其他教师特别是薄弱学科教师的成长,并为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名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动力。 抓好青蓝结对工程。通过导师带动制,落实“三帮三带”和“三学三争”,力求教师之间发展的协同性,达到同心同向、同学同进的目的。以教学展示、专题讲座凝聚团队智慧。通过教学展示和专题讲座活动让整个团队在课例打磨的过程中实现整体提升。抓好“技能”线,提升综合素养。通过教学基本功训练,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把基本功训练作为教师主体发展的“支撑点”。采取定期展示、定期比武的形式促提升。抓好“科研”线,提升研究水平。始终坚持立足课堂教学开展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目的。


信息来源:泰安市教育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