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岱岳区的美丽校园建设注重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特色发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了育人环境,提升了学校档次,营造起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文化氛围。
一是聚焦顶层设计,做实布局谋篇。美丽校园共有“十美”,涵盖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综合工程。总体规划是:三年三步走,五年全覆盖。前三年,分类推进、分级评定,后两年重点突破、合力攻坚,确保全区所有学校达到美丽校园建设标准,实现校容校貌显著改观,办学水平大幅提高;出台《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美丽校园建设活动的意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美丽校园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表,定期召开专题会、推进会,研究问题,调度工作。各镇(街道)教办、区直学校也层层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和年度计划,合力抓好工作落实。制定了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对美丽校园实行星级化、动态式管理,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重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开展。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做好结合文章。把美丽校园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问题、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着力在校舍建设、设施配备、校园网络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20多亿元,完成教室、餐厅、宿舍、运动场馆等项目149个,购置生活设施19884台、图书61.5万册、课桌凳4.24万套、计算机4424台、多媒体及音体美等教学实训设备47737台;在城区新建了9所学校,全面消除了大班额、大校额;建成区级管控、上下一体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光纤到校园、千兆到桌面、网络全覆盖”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为加快美丽校园建设提供了硬件保障。
三是突出内涵发展,确保一校一品。校园文化是育人之本、立校之魂,是推动美丽校园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精神动力。坚持“文化立校”发展战略,协调推进学校物质文化、课程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全面开展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精心设计自然、人文、科技等特色景观,发挥学校墙壁、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育人作用,营造浓厚书香气息和文化氛围。各学校结合历史传统、地域特点、办学优势,确立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传承历史积淀、富有个性特色的精神文化。英雄山中学的“英雄”文化、泰安十九中的“积极”文化、岱岳实验中学的“爱心”文化、范镇一中的“翠竹”文化、岳峰小学的“峰”文化、山口中心小学的“博客”文化、范镇梭村小学的“梭”文化等等已自成体系,形成品牌,有效发挥文化育人、文化立校作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