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访谈|融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 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布日期:2023-06-27 16:16 浏览次数:

6月25日,泰安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鞠允平参加《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把手访谈》,回答主持人提问。




主持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以来,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市教育局具体实施了哪些举措?

鞠允平: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055所,在校生101万人,教职工8.6万人,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市教育局主动融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提升教学质量。聚焦提质培优,制定《关于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队伍素质、课堂质量等“八大提升行动”。打破县域、校际、学段界限,组建了一支400多人的优秀学科教研队伍,实现市域内教研资源共享;拿出300多万元经费用于师资培训,目前已组织200多名校长教师到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集中研修。聚焦立德树人,在全市41所高中、165所初中、463所小学广泛实施思政教育“首课负责制”,5.1万名教师全员参与,60余万学生从中受益。

二是筑牢安全防线。安全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底线,今年我市实施生命健康护航行动,建立市、县、乡、村、校五级联动的工作体系,落实“三包靠”、“一日两提醒”、“一格十人”网格管理、联防互助小组等机制,采取加高学校走廊、过道防护栏、加装限位器等具体措施,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为夯实安全责任,今年抽调专职人员成立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全年在基层一线开展巡查,目前已巡查学校375所,发现问题1864条,所有问题均已整改到位。

三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启动主城区分级办学体制改革,将主城区原属县市区、功能区的5所高中划归市教育局管理,新组建了一所高质量的高中,今年秋季将正式招生,原市直所属及旅开区建设、市直一体化管理的13所义务和学前段学校,也将在7月中旬前划归地方管理。今年,我市将按照“同城同权”原则,实行主城区高中统一招生,为学生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

主持人:今年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等六项重点任务,请问市教育局如何有效服务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助力泰安经济高质量发展?

鞠允平:市教育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教育赋能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文旅融合等重点任务。

一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强镇筑基行动,在全市建设省、市、县三级试点36个,覆盖带动200余所学校和幼儿园。今年我市将投资7.39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6所,完成义务教育薄改提升项目72个,进一步改善基层办学条件,让乡村孩子“上好学、有盼头”。推进集团化办学,开展区域间教育协作,通过强校帮扶弱校扩增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全市已成立42个教育集团,辐射192所学校,交流干部教师597人,今年将持续推进,计划年内集团化办学的学校覆盖面达到40%以上,让城乡学校“缩差距、同进步”。加大教育资助力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精准发现、主动资助帮扶,去年以来全市发放奖、助学金6185.9万元,受助学生108.2万人次;为9280名学生办理助学贷款1亿元,让贫困学生“安心学、无顾虑”。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建立了“双定向”基层职称制度和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直评”通道,设立专属基层的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对乡村中小学教师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让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

二是推进校城深度融合发展。全面落实《关于推动校城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启动实施学科产业对接等5大工程15项计划。推进校企合作,会同高校建立了高校专家、科技成果、人才“三张清单”,发布高校专家2097人,科技成果、发明专利685项,为泰开集团等32家企业精准匹配合作项目47个,推动驻泰高校与县市区政府、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项目30个。深化人才共育,推动驻泰高校围绕泰安产业需求,新增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专业35个,与我市共建产业学院15个,与80余家企业通过“订单班”等方式联合培养技术人才,年培养规模过万人。加大招引力度,会同市人社局实施“登高望远选择泰安”书记、县长高校行专项行动,开展“泰安名校人才直通车”等活动,组织县市区党委政府、企业到驻泰高校,精准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发展研学教育,评选认定17处省级、58处市级精品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推出了泰山自然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历史文化、科创文化等5条精品研学线路,打造了“中华泰山成人礼”等研学品牌项目。今年我市已举办各类研学活动257次,吸引6.6万名省内外学生参与。

主持人:下一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有哪些?

鞠允平:今年,市教育局以教育质量、群众满意度“双提升”为目标,围绕抓质量、保安全、办实事、解难题“四条主线”,确定了教学质量提升、产业发展赋能等9项全局重点工作。重点来说,一是提质量。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工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强课提质,建立初高中衔接的教学机制,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完善校长教师培训机制,强化教育系统作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教研能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强筋壮骨”。二是抓安全。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校园安全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各级各方安全责任,着力抓好防溺水、防坠楼等校园安全关键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确保全市教育系统持续安全稳定。三是促均衡。开展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持续推进“强镇筑基”试点和集团化办学,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有效化解义务教育入学高峰。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推动城乡、校际间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四是强服务。支持驻泰高校根据泰安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推动校企共建实验室、技术创新平台,鼓励校企联合开展订单人才培养,实施大学生留泰创业扶持计划,做好人才“引育留用”文章,推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走向深入。



信息来源:泰安市教育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